第425章: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(11)-《天地任我行之二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第二年的2月8日,赴朝抗倭的明军发起了“平壤战役”。在战斗中,日军在城墙上做“土壁”,并多穿射孔,用“铁炮”从射孔向外发射弹丸,令明军伤亡惨重。当时,明军的“火绳枪”在射程上不及日军的“倭铳”。

    然而,明军在“重型火器上”占据绝对优势。于是,明将李如松便调集了120门“将军炮”与20门“虎蹲炮”对日军展开持续炮轰。由于“铁炮”(倭铳)到底不是真正“大炮”的对手,因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没法比。

    最终,在“火炮”助攻下,明军实现了对日军在火力上的完全压制。例如,在李朝的官方史书《李朝实录》中,就有明军“火炮”对日本“铁炮”的记载,并对明朝火炮的战斗力有这样一番描述:“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,而声声各闻;但天兵之炮如山崩地裂、山原震荡、响彻天地、山岳皆动......”

    事实上,并不存在明朝中后期的“火器”水平落后于日本之说,只是当时明朝和日本各自的火器发展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。虽然明军在“单兵火器”的生产技术和战术应用上的确已不及日本,这主要是因为明军和日军各自的作战环境和长期敌人不同所致。明军面对的是北方游牧骑兵入侵,日军则是国内军阀混战。

    由于日本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远不如明朝,因此,在“战国时代”的日本,其国内涌现出六十六路不同的诸侯(大名)势力割据混战,可想而知,每个地方军阀的地盘能有多大?犯得上发展重型“火炮”么?

    事实上,日本的“战国时代”尽管打得火热,但总的来看,其战争规模相对有限,因此极为强调单兵作战技能。是故,由“火绳枪”改进而来的“倭铳”等“单兵火器”自然成为适合于日本战国大名混战的神兵利器。

    然而,相比之下,明军更擅长于集团冲锋,并在与北方游牧骑兵大部队交战时寻求更大范围的杀伤性武器。因此,明军在“火器”研发方面侧重于发展“火炮”等重型火器,同时也发展出“水雷”、“地雷”等炸弹。

    明朝“戚家军”装备的“虎蹲炮”长二尺、重量达三十六斤,可发射五钱重的铅弹。相比之下,日军的“铁炮”只能发射二钱重的铅弹,很显然日本所谓的“铁炮”其实就是放大版的“火绳枪”而已,还并没达到真正意义上所谓“炮”的级别。相比于明军传统的“虎蹲炮”而言,日本的“铁炮”(倭铳)威力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了。

    此外,到了明朝后期,明军在引进了“西洋火器”的基础上,仿制并改进而成的“佛郎机”、“红夷大炮”等“重型火炮”的威力就更为突出了,而日本在这方面则始终未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“火炮”,直到“明治维新”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哈哈,多谢各位书友关注,收藏,推荐,订阅和评论本书!身为作者,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“都市异能”兼“修真玄幻”小说。常言道“人生苦短,笔尖修长。”是故,修真路漫漫,何处觅长生?烦恼无去处,且看书中人!愿《天地任我行之“系列”》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!

    本故事纯属虚构,若有雷同实属巧合!道友们,打工辛苦,时间紧迫,创作不易,点赞收藏,顺便转发,欲知情节?下回分解!(“书中自有黄金屋?书中自有千钟粟?书中自有颜如玉”?欢迎阅读我的书)


    第(3/3)页